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言志诗,编入了小学教科书。好的咏物诗,不是单纯描绘物的外形、性状,而是能由此联想到人的情操、志趣,把自己摆进去,借此托物言志。诚如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以石灰为言志对象,自古未之有也,于谦是第一人。这首诗也是汗牛充栋的咏物诗中的翘楚。
这首诗意思很好理解,作者以石灰石自比,石灰石千锤万凿运出深山,暗喻自己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训练,造就了坚韧不拔之志。石灰石经过烈火焚烧变成生石灰,自己同样经过刻苦学习取得功名。生石灰最后熟化,粉身碎骨为石灰粉,而自己也全然不惧要为社稷民生做出大无畏的牺牲。最后一句一语双关,石灰粉的清白,就是自己清白的映照,自己将矢志不渝,不畏艰难险阻,保持清白之身。
据说,这首诗是于谦17岁时写的。成年后进入仕途的于谦,鸣凤朝阳,正色立朝,颇有作为。在明英宗被外敌俘虏,京城被重重围困,朝内一干搢绅士大夫们颟顸畏葸、一筹莫展之时,于谦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敢于任事,立新君,御外侮,一举扭转乾坤,为大明王朝转危为安立下了不世功业。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明英宗后来被瓦剌释放,复辟成功,却为泄私愤而杀害了于谦。明英宗死后,于谦被平反,在京城东单建有祠庙,至今尚存。他的墓被建在杭州西湖边上,与同样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而被昏君杀害的名将岳飞的墓,双峰并峙,日月同光。两位民族英雄死时都是39岁。于谦以热血和生命最终践行了自己的少年壮志,500多年来始终感召着前赴后继、以身许国的民族脊梁们。
打铁必须自身硬。质地不坚,何能打铁?自身不硬,何能任事?少年时,求知时,不经受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何能成才?履公职,干公事,若无粉身碎骨的决心,何能保持清白人生?于谦的作为,就是标准答案。诗以赞之:
一块石灰淬火光,清白二字振朝纲。
忠诚干净担国运,青史赢得姓字香。
(廖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