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起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敬重什么样的人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世说新语·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堕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远公,东晋高僧慧远和尚,精通儒学,旁通老庄,入庐山三十余年,世多称为庐山慧远。慧远和尚在庐山中,尽管老了,讲论经书仍然不停止。弟子中有时有怠惰的人,远公就说:我年岁大了,就像太阳快要落山时,余晖照在桑树和榆树之上,当然不会有太久的光芒;年轻人如朝阳的光辉,但愿你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亮。然后拿着经书登上讲坛座席,吟诵响亮流畅,言语神态竭尽全力,高足弟子们都对他肃然增敬


肃然,恭恭敬敬的样子;增敬,产生敬佩之情。慧远和尚的弟子们为什么对他肃然增敬呢?一是,虽老,讲论不辍,谓长期以来坚持不懈;二是,讽诵朗畅,词色甚苦,谓每次讲论竭尽全力。这不正是老当益壮的生动注脚吗?后人即以肃然起敬为典,形容由于心生敬佩而表现出恭敬的态度或神情。肃然者,形于外而诚于内;起敬者,发于中而行于外。肃然起敬,不仅仅是出于对人的礼貌,更是出于内心的敬重。陆游诗《记梦》:何许老将拥弓刀,遇敌可使空壁逃。肃然起敬竖发毛,伏读百过声嘈嘈。


每个人都有自己敬重的人。你敬重什么样的人,你也最容易受什么样的人影响;或者说,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敬重什么样的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也有其共同敬重的人。自强不息、负重前行的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人,深明大义、挺身而出的人,他们的言行,他们的作为,都会让人肃然起敬。


肃然起敬,贵在心有所动。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大成就,但只要大家心向往之,就会凝聚起一种磅礴的力量,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尚之)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