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可以防止被蒙蔽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17   点击数:


独是官受蒙蔽,人以为官之不明也,不知蒙蔽之害,中于不明者十之二三,中于不勤者,十之七八。盖人即智识短浅,而事事躬亲,则奸欺者不能尽售其术。惟因循积压,怠玩废弛,则显予人以作奸丛弊之地,而欲人之不欺我也难矣。迨乎既受蒙蔽,而后以察察之智胜之,一人之智,不足敌众人之智。而狡黠者或反得迎其私智而巧中之,是皆治之贼也。今欲力袪诸弊,惟有一主于勤。

 

——清·徐栋《牧令书》

 

 以上这段语录出自《牧令书》,是清代名臣李绂《与泰安各属》中的一段,也就是他给泰安的僚属写的一段劝勉的话。他强调,为官最应该警戒的是被人蒙蔽而不了解实情。而之所以被左右蒙蔽,往往是因为官员太懒。只要官员勤政,左右就蒙蔽不了他。

 

李绂是一个有所坚持不同流俗的官员。他曾任清朝吏部侍郎(相当于组织部副部长),但因不肯巴结大将军年羹尧,为其所嫉恨,失去了这个重要的实权官位,调任闲职。后来由于多次弹劾炙手可热、深受雍正皇帝重用的田文镜,又惹来牢狱之灾。两次被雍正皇帝命令缚至西市,刀架在脖子上逼问:此时知田文镜好否?李绂依然说: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刑部查抄他的家产,发现室内简陋,别无长物,甚至夫人的首饰都是铜制品,根本不像达官显宦的家属。雍正这才相信他的清廉,将其赦免。

 

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的要求很多,最著名的当属清慎勤,勤政是成为一名好官的重要条件,或者说是必备素质。李绂论述说,勤于审案,案件的真假就能够调查清楚,别人就不能利用案件愚弄蒙蔽官员,鱼肉百姓。让乡里百姓最苦的是强盗,官员勤巡逻检查,盗贼就没有生长的土壤和根基。他反问说:一勤而百事治,何蒙蔽之足患乎?

 

 李绂进而论述,勤政就是对百姓的仁慈,就是对君主的真诚。他说,君上以职司责我,统四境之农桑教化,待治于官。而为官者因循浮沉,莫之综理。其可以对君乎?百姓以父母仰我,合众人之疾苦讼诉待命于庭。而为官者,诗酒声色,莫之省顾。其可以对民乎?他认为,所以对乎君民而力除其壅蔽者,则非勤莫由

 

 李绂的观点所说当然是正确的。一个官员如果不想被下面蒙蔽,就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各种信息,尤其是第一手资料。信息当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花时间搜集掌握。蒙头高卧的懒官是不可能知道真实信息的,他要么对于治下一无所知,要么得到的是经过过滤歪曲取舍的转手信息,这样当然免不了被蒙蔽。

 

 勤于政事能够防止官员被蒙蔽,清朝名臣赵廷臣也深知这一点。赵廷臣是当时贵州的第一任巡抚。史书记载他烛治官书至丙夜,晓起百函并发,左右不得行其私。他秉烛待旦,书写官书,第二天百道信函一并发出。他勤于政务,夙夜在公,一心扑在工作上,所以左右不得行其私。下层的官员不敢对他有所隐瞒,他洞察秋毫,熟知百姓的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政策,与民生息,被百姓称为赵佛

 

(梁发芾)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