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时不可自我标榜、崇尚虚名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20   点击数:


不可自鬻。代之未至也,风民立石以颁德,结绮门以祖行,鸠钱帛以佐路费,建生祠以图不朽之名,皆非士君子之事也。盖为善不求人知者为上,知而不自有其善者次之,呶呶焉自媒自鬻,惟崇虚誉者,风斯在下矣。


——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大意是说,做官不可自我包装自我标榜。继任官员尚未到来,离任官员就暗示百姓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搭建华丽的牌坊为自己饯行,凑集银钱礼物以补路费,建立生祠以图永垂不朽,这些都不是正人君子应该干的事情。推行善政而不求人知晓,品行最好;人家知晓后自己不居功自傲者次之;喋喋不休地自我炫耀、自我标榜,崇尚虚名,风格最低。

 

 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离任的时候,百姓会自发地进行各种挽留活动,如民谣所说:将来高升别处去,脱靴盖庙立祠堂。万民衣来万民伞,千秋万古姓名香。

 

 立碑。清官离任时,当地士绅请高人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字,刻在石头上立在显要的位置,这叫做遗爱碑”“去思碑”“功德碑

 

 送万民衣和万民伞。离任官员像一把巨伞一样保护着老百姓,他离任的时候,老百姓送伞以示感恩,这种伞就叫做万民伞。万民衣,官员离任时民众制作并奉赠的签名衣服,在衣服上写明受赠人的政历、事绩,以赞扬此人在任时的丰功伟绩,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真实。

 

 留遗爱靴。唐代官员崔荣在担任华州刺史的时候做了许多好事,他离任时,老百姓舍不得他走,就拦在路上,没想到用力过猛脱掉了崔荣的官靴。老百姓如获至宝,称之为遗爱靴。脱官靴后来就成为官员离任时的一种送别仪式了。官员离任要走,老百姓拦路挽留,官员就会伸出自己的脚丫子,主动让老百姓脱掉自己的官靴;地方百姓会精心包装,把官靴钉在城门上供着,让人瞻仰参观。

 

 康熙年间,上海老百姓在送某任知县的时候,老百姓和知县都是痛哭流涕,不能成行,被脱去的靴子就达40余只。冯梦龙的笑话说,乡民初次入城,见有木桶悬于城上,问人曰:此中何物?应者曰:强盗头。及至前,见无数木匣钉于谯楼之上,皆前官既去而所留遗爱之靴。乡民不知,乃点首曰:城上挂的强盗头,此处一定是强盗脚了。

 

 建立生祠,就是为活人修建纪念堂。清朝的顾炎武曾感叹:今代无官不建生祠,然有去任未几,而毁其像、易其主者。唐代大名鼎鼎的狄仁杰被人爱戴建了生祠,但儿子贪酷,狄仁杰去世后生祠又被老百姓捣毁。

 

 以上这些做法,起初大概都是百姓自发进行的,表达百姓真情实感。后来就变了。官员离任,德政碑没立起来就赖着不走,使后任无法上任;所立的碑文,也粉饰虚夸,严重不实。清末讽刺小说如《文明小史》《官场现形记》都绘声绘色地描述官员离任时花大价钱买伞摆放街头充面子的故事。《清稗类钞》记载,晚清船政大臣裴荫森非常清廉,经常告诫身边人说:凡得德政碑、万民伞之最多者,其政声之恶可知矣。原来德政碑和万民伞不再是官员为民所爱的证据,反而是政声恶劣的标志了。

 

 张养浩把有些官员离任时的自我标榜、欺世盗名列为官员最差的品性,不无道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好名声不用包装自然会有,所以古人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梁发芾)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