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胤囊萤 | 读书,仍然要有下苦功夫的自觉性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07   点击数:

 

晋代有一个人叫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他的曾祖父车浚,三国时期当过东吴的会稽太守。他的父亲车育,在南平郡任主簿。

《晋书·车胤传》:“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夜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意思是,当时的南平太守叫王胡之,以善于识别人才而闻名,他在一群孩子中看到车胤以后,就对车胤的父亲说:“这孩子将来能担任大官,应该让他读书深造。”从此以后,车胤认真勤勉,学而不倦,博览群书,精通学问。车胤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夏天抓几十只萤火虫,放入白绢袋子中,利用它来照明,夜以继日苦读不辍。

《世说新语·识鉴》:“是时胤十余岁,胡之每出,尝与篱中见而异焉。谓胤父曰:‘此儿当致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车胤十多岁的时候,王胡之每次出来,常常在篱笆中看见车胤都觉得他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王胡之对车胤的父亲说:“这孩子将来会有很高的名声。”后游乐集会,总是让车胤参加。果然,车胤长大以后很有出息,又被当时的大臣桓温赏识,以高尚的人品和优秀的才华,从人才辈出的时代脱颖而出,官至选曹尚书,负责官吏选拔、考核、升调等。从人才到管理人才,是车胤人生的一大飞跃。

小时候的车胤就不同于一般的孩子,但他并没有被人们的夸赞所“捧杀”。这可能归功于良好的家风影响和严格的家庭教育,更与他本人的不骄不躁、勤奋努力分不开。家里穷,买不起灯油,一个孩子竟然能想出“囊萤照书”这样的办法,确实不同寻常。后人即以“车胤囊萤”之典来形容穷人家的孩子自强不息,刻苦读书。李商隐诗《秋日晚思》:“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现在,已经完全用不着“囊萤照书”了,但读书仍然要有自觉性,有下功夫的自觉性,有下苦功夫的自觉性。

(尚之)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