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接地气,才能接人气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4   点击数:

 

      《史记·鲁周公世家》:“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这段大意是,鲁公伯禽最初受封到鲁国,三年以后才向周公报告执政情况。周公说:“为什么这样迟呢?”伯禽说:“改变那里的习俗,变革那里的礼仪。服丧三年然后才能除服,所以迟了。”姜太公也被封于齐国,五个月就向周公报告执政情况。周公说:“为什么这样快呢?”他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间的礼节,遵从那里的习俗办事情。”等到后来,周公听到伯禽报告政事迟缓,就叹息说:“唉!鲁国的后代将来要臣服齐国了!政事不简化,就不容易实行,百姓就不会亲近;政务简便易行并亲近百姓,百姓必然归附他。” 


      周公所谓“平易近民”的核心内容,就是“简其礼,从其俗”,体现了最朴素的以民为主、以民为重的亲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到了唐朝,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平易近民”被改为“平易近人”。后世即以此为典,形容为人和蔼可亲,不高高在上,让人容易接近;也以之比喻文章文字浅近,不装腔作势,让人容易理解。龚自珍写过一组十四首的《杂诗》,最后一首说:“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洗尽狂名消尽想,本无一字是吾师。”诗是写给人读的,平易近人了,才能读得下去;话是说给人听的,平易近人了,才能听得进去。  


      盛气凌人,人必远之;装腔作势,人必厌之。自高自大,是因为内心自卑,也是一种人格扭曲;可亲可近,是因为充满自信,也是一种人格魅力。接地气,才能接人气;放下身段,才能平等待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没什么神秘可言。


      平易近人,才能看到真表情,才能听到真声音;才能有亲和力,才能有感染力。


(尚之)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