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再严重的事情,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3   点击数: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这段大意是,晋景公病重,派人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给晋景公看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景公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子,一个说:“那个人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好呢?”另一个说:“我们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他能拿我们怎么办?”医缓来了,果然说:“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无可奈何,不能治了。”晋景公说:“真是好医生啊。”于是馈赠给他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去了。

‌‌医缓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以高超的医术和直言不讳的医风著称。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叫“膏”,把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同时认为,病在膏肓之间是针灸无能为力、药力无法达到的地方。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意味着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晋景公梦见病在膏肓之间,医缓也看出来病在膏肓之间,所以,他才放弃治疗,意思就是“等死”。这提醒我们,有病早治,不能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不治之症。

后人则以“病入膏肓”为典,形容事情已经严重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晋书·王戎传》说王戎“性好兴利”:“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之人谓之膏肓之疾。”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爱钱到了如此地步,真的让人不可思议。

再严重的事情,也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即使是突发事件,也是之前埋下的隐患,而且也可能早有预兆。遗憾的是,眼见得有人事到临头痛哭流涕,以至痛不欲生,也眼见得有人在一次次机会面前无动于衷,甚至“义无反顾”!

(尚之)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