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要做知人善任的伯乐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3   点击数: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

 

大意是说,努力耕田不如遇到好的年景,善于做官不如遇到赏识自己的人。

 

唐朝的大文豪韩愈写文章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在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对于入仕做官的人来说,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人,就像种田的人遇到好的年景,是非常幸运的。

 

说到伯乐与千里马的事,人们都会想到汉朝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这个人,从小也算是有志向的,只是因为贫穷没有机会显露。秦末乱局给韩信这类没有机会出人头地的人一个洗牌入局的机会,但韩信遇到项羽后也没有得到重用,投奔刘邦后也只当普通人使用。他决定再次改换门庭投奔他人。而深知韩信本领,对其才能非常赏识的萧何,听说韩信出走后就月下狂追,追到后向刘邦推荐,刘邦也算是知人善任,设台拜将,终于成就了韩信。

 

后世的人不容易遇到赏识自己的上官。因此,有些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提拔重用,像韩愈所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有些人为了得到上级的提拔重用,不得不巴结逢迎自己的长官。

 

为什么有些领导不能知人善任?一种可能是水平有限,目光短浅,没有识人的能力。识人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是担任高级别领导非常重要的素质,识人不明,要么埋没英才,要么拔擢庸众。识人不明的官员,本身就是庸官。

 

另一种更常见的情况,则是心存偏见,不能以公心对待下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形成小圈子,以是否对自己忠诚拥戴为提拔重用的标准。一个人如果有特异才能而不曲意巴结逢迎,反而成为他的取祸之道,不但不被提拔重用,反而可能被处处防范打击。为了获得上级的重用,官场就形成一种刻意取媚巴结的不正常风气。

 

所以,正如司马迁所说,官员士大夫工作干得好不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赏识自己的好领导。有一个能够知人善任、求贤若渴的好领导,当然如同农民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是非常难得的。

 

明朝的杨溥,是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也是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之一。杨溥之子入京选官,途经江陵。江陵知县范理却不奉承巴结。杨公子到京,杨溥问:你这次来京,沿途接触的地方官不少,孰好孰坏?儿子就说,沿途别的地方官员都热情招待,只有范理根本不理我。杨溥记下范理的名字,暗中派人到江陵考察,发现范理确实是一个好官,于是推荐他为德安知府,之后又擢升为福建右布政使、贵州左布政使、南京工部右侍郎。

 

杨溥能慧眼识人,主要是不存偏见,心存公心。范理不招待巴结自己的公子,他不计较,反而从这个线索中发现了范理的才能,考察推荐重用。对于范理来说,他真的是遇到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作为自然现象的天象,人们是很难改变的,但官场风气还是可以通过官员的努力得到改善的。官员们如果公心多一些,私心少一些,乐于做知人善任的伯乐,吏治就会清明,有才能干实事的官员就会得到提拔重用,人尽其才,减少遗珠之憾。

 

(梁发芾)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