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当有大气度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14   点击数:


辱之一事,最所难忍。自古豪杰之士,多由此败也。窃意辱之来也,察其人如何,彼为小人耶,则直在我,何怒之有?彼为君子耶,则直在彼,何怒之有?世之人不审辱之所自来,一以怒应之,此其所以相仇而相害也欤!

 

——明·汪天锡《官箴集要》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但是,遇到羞辱或侮辱就冲冠一怒,要么杀人,要么自杀,显然并不是最合理的选择。韩信微贱时遭遇胯下之辱,他选择忍让,后来成为著名军事家。

 

汪天锡认为,遇到有人侮辱,先看对方是什么人,如果对方是小人,那么错在小人,可以原谅他。如果对方是君子,那么,错在自己,应该赶紧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立即改正。总之,不管遇到怎样的侮辱,都不能暴跳如雷,拼却性命,总以忍让为原则。

 

汪天锡这个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区分对方是君子还是小人,其实有些困难。实际上,作为官员,羞辱自己的,无非是三种人。一种是管自己的上司,一种是自己管辖的下级,另一种就是无关人员。怎么对待来自这三种人的羞辱,可以看出官员的能力素养。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古代官场上级欺压下级,公然羞辱下级的事情也不少见,有的上级官员当众责打、辱骂下级官员,下级官员很难维护自己的颜面。面对来自上司的凌辱,汪天锡的建议是适用的,要看上司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如果是小人,你就原谅他,无视他。如果是君子,那么要认真对待,或许自己真的存在问题。当然,一个真正的君子,是知道尊重他人的,即使是下级,也不可能随意凌辱。

 

官员如何对待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人员的侮辱羞辱,可以看出一个官员的修养与素质。古代百姓辱骂官员是有罪的,官员对于辱骂自己的百姓,要么大板伺候,要么真的会投入监狱,治其辱骂朝廷命官的罪行。所以,作为官员,与下属或百姓相比,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如果下属或百姓羞辱辱骂自己,官员表现出大度的气度,予以容忍,反而比打板子治罪更能体现一个官员的涵养气质。

 

明朝彭大翼《山堂肆考》记载,宋朝有圣相之称的李沆,遇到一个狂妄的书生拦住他的马上书,揭了李沆的种种短处。李沆谦逊地表示感谢,说回去认真阅看书生的批评建议。书生还跟在马后大声说:居高位而不能匡济,又不能引退,能无愧乎?李沆在马上窘迫不堪,说道:我多次要求退位,奈何皇上并不批准。一点也不愤怒。

 

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记载,吏部尚书宋纁经过长安街,一个老妇人不让路。宋纁的皂隶就呵斥她,老妇人指着宋纁骂道:我在京住了五十余年。这些见了千千万万,罕希你这蚁子官。宋纁的跟从者都大惊失色,但也没有办法。宋纁到了部里,笑着给同僚说:今日晦气,空受了老妇人一场大骂。同僚知道情况也大笑说:也不是蚁子了。

 

无论李沆还是宋纁,都是顶大的官。在大街上被狂妄的书生和老妇人臭骂,他们既没有生气,也没有追究骂人者。这就是一种雅量、一种涵养。这是官员对待羞辱自己的百姓的正确选择。

(梁发芾)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