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贤任能,是执政的根本大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04   点击数:


尚贤者,政之本也。

 

——战国·墨翟《墨子·尚贤》

 

崇尚贤人,是执政的根本大事。孟子也说: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但什么是贤呢?

 

古代所谓贤,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德行的,二是有才能的,而且这两层意思是结合在一起,不能割裂的。

 

虽然说尚贤是执政的根本,但是,古代贵族社会中,一些重要的用人场合却不是尚贤。

 

一种是继承制中,立嫡以长不以贤。这是古代十三经《春秋公羊传》中的一句话,其实是古代继承制的根本原则。古代继承制中,对继承人的选择,按照最理想的考虑,当然应该是由有德行、有才能的贤人继位,这样肯定有助于治理。即使家天下的情况下,在兄弟之间选择继承人,兄弟也有贤愚之分,选择贤良之人不是更好吗?

 

但是,古代的继承原则明确规定以长不以贤。为什么呢?因为年龄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是人所共知的,是确定无疑的。而贤良这个标准则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具有确定性,为争执动荡埋下伏笔。既然如此,就索性规定以长不以贤,可确保传承的稳定。

 

一种是任人唯亲。这里的亲就是基于血缘的亲属。古代血缘制基础上的贵族社会,重要岗位都是给重要的亲属设定的。儒家的重要原则尊尊”“亲亲说得很明白,就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在任职时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分封制下,极为重要的爵位、土地、官位都是分封和授予亲属的。周朝大封诸侯,周文王、周武王的兄弟子侄都得到了封国。汉朝刘邦打天下,他死前杀白马与大家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就是任人唯亲的典型。早期贵族社会中,用人原则就是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

 

任人唯亲是家天下的原则,而任人唯贤则是公天下的原则。因此,任人唯贤的原则逐渐代替任人唯亲的原则。考察中国历史进程,在用人方面确实存在一个由任人唯亲逐渐到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相结合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艰难。

 

任人唯亲是只要亲属就有资格被任用,而任人唯贤则需要在众多人中进行挑选。挑选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的公平就非常重要。在古代选拔用人时,往往充满各种歪风邪气,不但有任人唯亲,还有任人唯谄、任人唯钱等拿不到桌面上的标准,以及各类暗箱操作等交易。

 

东汉甘肃籍作家赵壹就非常尖锐而激愤地写道: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不是有才能有品德者被称为贤才,反而是有钱有势者被称为贤才。纵然你有满腹的才华,还不如一袋子金钱,卑躬屈膝就可以成为富贵人家。而刚直的人只能倚门而立,贤者也被众多的愚人所困。于是他慨叹,贤人不要再做什么努力,听天由命吧。赵壹刺中了现实中的不公现象,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钱、任人唯谄。

 

说到尚贤,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著名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推荐内部人才时不会回避自己的亲属,而在推荐外部人才时不会回避自己的仇人。在选拔和推荐人才时公正无私,不掺杂个人好恶,唯才是举。外举不避仇是非常高的境界,是彻底无私的境界。

 

(梁发芾)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