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岂能不顾他人笑骂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04   点击数:


 

第八等人。嗜利耽耽,如集膻附腥。竞进攘攘,如驰骑逐鹿。多得钱而“好官我为,笑骂由他笑骂”耳。此明王之所不赦,明神之所以必殛者也。呜呼!正学衰,世道绝,利达之锢习既成,恻隐之真心遂死。失所民物,付托何人,倘一深思,可为恸哭。天生此身,岂为酒肉之囊,锦绣之架哉!天生此民,岂为士夫之鱼肉,官府之库藏哉!倘一深思,可为大愧。本院无能振拔,罪之魁也。诸君千万努力。

 

——明·吕坤《明职》

 

 吕坤,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先后出任山西按察使、巡抚等职。上面段落,节选自他的《太原谕属》,也就是在山西任职时给官员们写的谕令,其中将官员品行分为八种,这段指出第八等官员的可鄙品行,要求官员们千万要以此为戒。

 

 这第八等官员,极为贪婪且极为无耻。为了得到好处,当上好官,如集膻附腥,如驰骑逐鹿,好官我为,笑骂由他笑骂。北宋时期,王安石推行新法,邓绾想巴结王安石就上书宋神宗赵顼,露骨地吹捧王安石等人像伊尹、吕尚一样,推行青苗法、免役法深得人心。王安石将他推荐给宋神宗,神宗任命他为集贤院校理。《宋史·邓绾传》:乡人在都者皆笑且骂,绾曰: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这句话后来就凝练成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极言为当上有油水有实权的好官而不顾人笑骂的无耻嘴脸。

 

 实际上,古代官场上这样的官员不在少数,只是没有像邓绾公开表达出来而已。

 

 吕坤生活于其间的明代官场生态基本是谄佞盈朝,并将不阿谀逢迎他人者视为不合时宜的迟货,即时代的落伍者。正统年间,太监王振擅权,大臣王文附和王振,见必长跪鼠伏,奔走甚欢,尤为士论所薄。成化年间,明宪宗信任太监汪直,朝绅谄附,无所不至。当汪直巡边之时,经过地方的巡抚大臣,无不铠甲戎装,迎至二三百里之外,望尘跪伏,候马过乃起。等到汪直驻扎于宾馆,则换成小帽曳撒,趁走唯诺,叩头半跪,一如仆隶。于是,当时有谚语云:都宪叩头如捣蒜,侍郎扯腿似烧葱。

 

 古语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名声很臭的人会被社会排斥,生活中寸步难行,因而人是会顾及社会舆论的。但是,一些人为当油水丰厚的官员而无耻如此,实际上是因为,虽然大社会的风评不好,但他浸淫期间的小社会氛围,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生态系统却认同这种价值观,因此他们不但不会受到排斥,反而能够互相激赏、互相支持、互相照应,而与他们不同的人则会受到排斥。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样的官场生态,最适合无耻者生存。在当时这种逆淘汰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的是守本分的清廉官员,而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则是那些为追求仕进而没有底线的无耻之徒。如东汉赵壹所说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面对这种情形,吕坤反问道:难道天生的官员身体,仅仅是酒肉之囊,锦绣之架?天生的百姓,只是官员的鱼肉,官府的库藏?他大声疾呼说,官员要千万努力,切勿成为此等人。

 

(梁发芾)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