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为自己树碑立传的高官杨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07   点击数:


 

 

 杨玚,字瑶光,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历任麟游县令、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国子祭酒、大理卿、左散骑常侍等职。


  中国历史上的清官,都自带胸怀家国天下的优秀文化基因。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杨玚,一出场就以清正刚直被称颂。

 

  杨玚步入仕途,出任麟游县令之时,宰相窦怀贞正在大肆建造金仙、玉真两座道观。窦怀贞发布文告征缴京城附近曾经亏欠别人钱财的人的财产。如此横征暴敛,人们却敢怒不敢言。血气方刚的县令杨玚,不怕丢官、不怕得罪权贵,愤而顶撞宰相,拒不执行窦怀贞的政策。

 

  对此,窦怀贞非常生气,厉声责问:“县令怎敢违抗大夫的命令?”杨玚不慌不忙地说:“事关百姓的冤屈,和职位高低没关系。”窦怀贞被杨玚的一身正气折服了,重新考虑建造道观的事情,最终停止了原先的做法。

 

  当初,韦皇后上奏请求把22岁作为百姓成丁纳税服役的最低年龄。等到韦皇后败亡,有关部门要追讨赋税。杨玚坚持认为不可以,他说:“韦皇后执政时,擅自任免官员,赦免有罪之人,为什么不去纠正这些错误,偏偏选择加重百姓负担的事予以更改?”征税一事由此作罢,杨玚也因此扬名于世。

 

  杨玚多次升迁后,官至侍御史。京兆尹崔日知贪婪不法,杨玚与大夫李杰商量弹劾检举,反被崔日知陷害。杨玚上奏说:“执法部门一旦被恐吓威胁就屈服,使奸人阴谋得逞,那么御史府就可以废弃了。”唐玄宗认为杨玚很正直,坚决站在杨玚一边,将崔日知贬为县丞。

 

  后来杨玚升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玄宗曾召集大臣们讨论天下户籍问题,杨玚把其中利弊论说得非常清楚,玄宗赞叹不已。当时宇文融建议检田括户,考察全国范围的土地和人口,将地主多占的土地上交朝廷,将流民登记入册,摊派赋税。杨玚却认为这一政策会让地方官吏为了增加政绩,把本是农户的百姓算作流民,极大增加群众负担。此时宇文融位高权重,深得玄宗倚重,百官都缄默不语,只有杨玚公开反对,因而被贬为本州刺史。后来杨玚入朝任国子祭酒,再升任大理卿。他因病请辞,改任左散骑常侍。

 

  杨玚常感叹士大夫不能承袭古礼,因此他家举行加冠、结婚、发丧、祭祀等仪式时,一定会遵照典籍制定的规则,严格执行各种礼仪。杨玚为官清廉,曾有官吏请求立碑纪念他的功德,杨玚不同意,说:“如果真的做过对人有益的事,那么名字被写入史书就足够了。那用来歌功颂德的石碑,只会被后人当作系船的石墩罢了。”

 

  杨玚享年68岁,被朝廷追赠户部尚书,谥号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杨玚不肯为自己立碑之事,在古时候非常难得,也很有教育意义。


(维宏)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