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人才需注意用人导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22   点击数:


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司马光这句话,此前魏征早就说过。魏征给唐太宗建议说,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

 

《史记》和《战国策》讲了战国时期燕昭王求贤的故事。故事说,大概公元前311年,燕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就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古代有一个君主,拿着千金求千里马,三年得不到。侍从奉命去购买千里马,结果却以五百金购买了千里马的骨头。人们听说国君喜爱千里马,连它的骨头都用五百金购买,就纷纷将千里马送到国君这里来。这就是著名的重金买马骨的故事。郭隗接着说:大王您现在求贤若渴,就从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才能平常的人,都被大王重用,那些真正的贤才,难道不会被重用?他们一定会蜂拥而来。这个故事后来形成成语请自隗始

 

燕昭王听从了郭隗的建议,建筑黄金台,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郭隗为师。此举引起天下震动,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由此强大起来。

 

这个故事中,由于重用了一个贤人郭隗,其他更贤的人都纷纷前往燕国效力。


任用一个君子,更多的君子就会络绎不绝,郭隗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用一个小人,更多的小人就会蜂拥而来,后世也有无数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


但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管任用君子还是小人,小人都会伪装成君子贤人的样子,围绕在用人者身边投机钻营。


比如,汉朝实行以孝治国的方略,地方官有举荐孝子入朝做官的责任。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不管是孝子还是忤逆,都千方百计把自己伪装成孝子的样子,以达到被地方官举荐的目的。比如《后汉书·许荆传》记载的故事:

 

许荆的祖父叫许武,被太守第五伦察举为孝廉。许武为了让自己的弟弟能够做官,来了一个骚操作:他提出要分家产,并且自己把家产中的肥田广宅奴婢强者全都霸占了,弟弟只分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两个弟弟都不争不抢,甘愿分得少一点,没有一点怨言。两个弟弟因为孝悌、克让,名声大进,被荐举做了官。许武才将亲戚朋友们都请过来,表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并将先前所得财产悉数给了两个弟弟,于是郡中翕然,远近称之。位至长乐少府

 

于是,汉朝就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因为可以弄虚作假,不知书的文盲伪装成秀才,与父母分家别居的忤逆伪装成了孝子。

 

又如清朝道光皇帝,是一位极为节俭的皇帝,自己爱穿打补丁的衣服,喜欢任用简朴的官员。于是有些人把好好的官服打上几个补丁,朝野上下充满着穿破衣烂衫的官员。

 

无论是以孝子为举荐标准,还是以简朴为任用条件,这些条件本身也没有错,用人导向也没有错,但仍然挡不住一些小人把自己伪装成孝子,伪装成简朴勤俭者,追求进身。

 

因此,用人导向,还不是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那么简单。即使是用贤人,但如果把关不严,小人同样会伪装成贤人钻营进来,这个是尤其需要警惕的。

 

(梁发芾)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