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还似到时贫,不愧苍天不负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1   点击数: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

 

——明·胡守安《任满偈城隍》

 

胡守安,明朝信阳知府。他任满离职,去城隍庙辞行时,写下这首诗。表明他任官时始终廉政为民,离开的时候和上任的时候一样贫穷,并没有聚敛搜刮财富,城隍爷可以作证。

 

中国古代有信奉城隍的传统。朱元璋登基后在全国各地设立城隍庙,规定地方官上任,要先到城隍庙拜谒立誓。明朝礼部对官员向城隍立誓的誓文格式和内容也有规定。誓言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与城隍进行分工,城隍主阴间,官员主阳间,并乞求城隍予以保佑。二是向城隍保证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违背誓言,将接受城隍的惩罚。祭祀结束后还要在城隍庙留宿一晚,第二天才能按程序正式走马上任。官员离任后也要去城隍庙辞行,向城隍汇报执政期间的主要工作,表白心迹。这一套仪式后来也被清代原样沿袭。

 

拜谒城隍、向城隍立誓、离任时拜辞城隍,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用人们对神祗的畏惧和迷信,实现由神明帮助监督人间官员的目的。迷信而畏惧上天惩罚的官员,在城隍面前设立的誓言对于他们还是有一定约束作用的。一个官员如果严格按照在城隍立下的誓言为官从政,那他一定是个为政清廉的好官。

 

官员是不是真的践行了誓言,看离任时的行囊就一目了然,因为那时候财产是实打实的银子和货物,是不可能通过银行转账带走的,必须通过车辆运输,而运输大宗银两必然会有很大的动静,想隐瞒是不大可能的。

 

有的官员离任时,万民遮道相送,官员行李简单,囊橐无余。如陆陇其在嘉定任知县时,除一身官服外,其余衣着均由妻子纺织制作。食用蔬菜及日常所乘舟车费用,也都由自己承担。被罢官离任时,只带着几卷图书和妻子的织布机。后来他被重新起用,担任灵寿县知县,离开灵寿时,随身携带的仅有书籍数箧和铺盖而已。灵寿数千人号哭相送,依依之情,难以自已。当时有人写诗说陆陇其: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他当官的时候比没有当官时还穷,真的是天下第一廉吏

 

有的官离任时行李辎重塞路,络绎不绝。如鸦片战争时任闽浙总督、丢失厦门却谎报战绩的颜伯焘,被撤职从福建回家乡广东时,带着数千随从,每天六七百人搬送行李、货物,搬了整整十天。他在任时曾申请到两百万两银子主持修建厦门炮台,有人就疑问:真可谓搜刮有道无度。其中果无取之海防之银两耶?颜伯焘显然不是有官贫过无官日”“去时还似到时贫

 

在广东多地担任知县的杜凤治,上任时还举借数千两高利贷,据研究者根据后来发现的他的日记统计,卸任后他从广东带回家乡的财产至少值白银45000两。这大概还算是一个官员比较正常的收入。杜凤治还在日记中推算出,当时署理东莞的知县张庆鑅携回囊资约有十余万金,但张庆鑅自己却说只有五万多两。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背景下,做到去时还似到时贫,才敢于在城隍庙问心无愧地写下这样的诗歌。而那些聚敛巨资的官员,谁敢去城隍庙写这样的诗句?

(梁发芾)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