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馋,不仅关乎“嘴”,还关乎“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27   点击数:

 

“吃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话这么一说,吃立马就高尚起来了。所以,吃,真的是一个问题。

 

 没有盐,绝大多数饭菜都是没有味道的。所有的调料,几乎都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饭好吃一点。可以称得上山珍海味的,最大功能是可以满足人的口舌之欲。原来只说色香味俱全,后来又说色香味形俱全,都不过为了挑起人的食欲而已。

 

 吃似乎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物质方面,是为了解决饿的问题;精神方面,则是为了解决馋的问题。

 

 《说文解字》中没有“馋”字,但有个同音字“嚵”,意思是“稍微饮一点儿”。能感觉到,这个字说的不是饮水,而是饮酒。既然是饮酒,为什么不开怀畅饮呢,为什么不一醉方休呢?最有可能的情况是,饮者不是为体验一下醉的感觉,只是为了解一回馋而已。所以,“嚵”被认为就是“嘴馋”的“馋”字。

 

 因为嘴馋,所以吃辣的,辣得要命的辣子也吃;所以吃臭的,“臭不可闻”的臭豆腐也吃。因为嘴馋,所以吃各种虫子,即使头皮发麻也吃;所以吃各种野味,即使心里发怵也吃。因为嘴馋,所以哪里的饭都敢吃,大不了吃坏了胃口再吃药;因为嘴馋,所以谁的饭都敢吃,大不了吃下去再吐出来……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说他“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并不说他“喜欢吃什么”,只说他“不吃什么”,可见孔子并不是一个嘴馋的人。他讲究的只是食品质量、烹饪技术、饮食礼仪,目的不过是要吃饱,还要吃好。

 

 “嘴馋”的问题,不仅只是“嘴”的问题,也不仅只是“吃”的问题。

(尚之)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