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13   点击数:


《说文解字》有一个“鬻”字,徐慎曰:“鬻,䭈也。之六切。”按说,就应该读作“粥”。但徐铉却说,这个字应是“武悲切”,读作“梅”。不过,徐铉又认为:“今俗鬻作粥,音之六切。”二徐在“粥”字上终于达成了一致。《现代汉语词典》中有“鬻”字,但并没有把它列为“粥”的繁体字或者异体字。

 

 粥,是个俗字;粥,也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一个“腊八节”,提醒人们要喝粥。

 

 《本草纲目·谷部》有“粥”之专条。李时珍尝过百草,大概也尝过各种各样的粥,所以才引《释名》“煮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之说,列举了数十种粥的特殊功效,对粥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比如绿豆粥解热毒,止烦渴;栗子粥补肾气,益腰脚;薯蓣粥补肾精,固肠胃。比如萝卜粥消食利膈,油菜粥调中下气,荠菜粥明目利肝。比如松子仁粥润心肺,调大肠;酸枣仁粥治烦热,益胆气;枸杞子粥补精血,益肾气。比如生姜粥温中辟恶,花椒粥辟瘴御寒,茴香粥和胃治疝。比如羊肝粥、鸡肝粥并补肝虚,羊汁粥、鸡汁粥并治劳损,鸭汁粥、鲤鱼汁粥并消水肿……说万物皆可粥,似乎一点儿也不过分。

 

 早在南宋时期,大诗人陆游就写过一首著名的《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诗前序曰:“张文潜有食粥说,谓食粥可以延年,予窃爱之。”张文潜即诗中的“宛丘”。对粥的态度,其实也是对人生的态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粥虽平常,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李时珍说:“粥字像米在釜中相属之形。”米从何来,来于土地,来于农民。粥里面饱含着汗水,渗透着艰辛。对粥的理解,就是对土地的感情;对粥的珍惜,就是对农民的感恩。

(尚之)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电话:0938-8365817   E-mail:gsjdjjs@163.com   邮编:741001    来信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107号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室

版权所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赤峪路107号  甘公网62050202000260  陇ICP备11000498号

站点建设维护:信息中心